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書展2013

一如以往,星期五請假去書展。
以為上年成功只買兩本書,今年應該也可以輕鬆走完,結果又成了買書強迫症病患。
被本月到的雜誌卡住,所以未能開始看,很想馬上就要開始看的是這幾本︰
更多有關 誰控制了總開關? 的事情
更多有關 大難時代 的事情
更多有關 美味詐欺 的事情
星期日去了兩個講座。
1. 雲海古文明之旅

一開始不少時間花了在他跟fans間外人(我)難以理解的對話…
正題是他在車臣旅遊的經歷。
重點(只轉述和筆錄,考證的部份以後再算)︰據他說高加索區的古蹟歷史非常久遠,而且發現當地神話的人名和角色跟希臘神話非常相似,然而他們神話的可追溯起源時間點比希臘還要早,所以研究「西方」文明起源地應該要多點從這裏著手。又,某台的「烽火節目」以前曾事先張揚會去這「很危險」的地方,結果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行政上如何進去而沒有進入。雲海表示車臣現在早就從戰火後修復得很好,破建築也看不到,並因為普京的大力支持重建,令當地人對普京的個人崇拜很誇張,經常看到他的人像和海報(嗯…)。有幾個自稱是旅社職員的人跟著他們團,後來一問之下才承認他們其實是車臣外交部的職員(車臣目前是俄羅斯聯邦成員,但在內政上又高度自治,所以有自己的外交部),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中國人的旅行團到訪,所以他們隆重其事。此外,因為中國人到訪在當地也是很轟動,所以每天都有當地新聞採訪人員跟蹤…
2. Like大過天?受眾主導時代 (梁文道、劉細良)

也有相當一段時間,台上二人頗'hard sell'他們的主場新聞網,另外以傳媒的反面教材例子上,蘋果被點名不少次。
重點︰劉認為,主要是因為形式所限(字數、屏幕等),能夠被推到多人看的,通常都是簡短而吸引眼球的,那些需要更花點心思去消化的新聞、報導,就會被這眾多人所推的新聞充淡,做成新聞的細碎化,缺乏一些整體的分析。所舉其中一例是斯諾登事件,傳媒覆蓋很快就沒了影,他表示現在香港人可能也不太知道跟自己有什麼關係(然後又sell了說看主場新聞就有些分析,不過倒也真的)。梁表示這也可能造成受眾變得被這些眾多新聞充斥腦海,忽略跟他們有貼身和實際的影響而必須知道的事(例子為新界東北發展的細節),引述他的話是受眾的「wants和needs未必一樣」。另外,二人也同意類似facebook之類能鼓勵物以類聚的平台,在圈子之間,因為圈子內的人複數轉發同一則新聞、同一類見解而同時又更少見到其他意見,在心理上,用家可能對實情的評估和普遍市民對那件事的看法的預估上,會被圈子內的迴音巨大化,而跟現實的情況有很大落差,即是說影響一個人對實情的評估。劉認為將來的發展是因為更多人可以自己製造內容了,所以會發展成很多小眾的平台,像壟斷電視台或傳統報業將會式微,而梁反而認為傳統傳媒仍有一定優勢,如財力和人力等,令他們(如有心的話),仍可做到小眾平台難以做到的高層次的東西(如新聞和劇集)。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更多有關 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的事情

好有趣,比<Upside of Irrationality>好看,驚喜度不低於<Predictably Irrational>。以逐步改變條件的實驗找出人在什麼條件下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另一個state of mind,覺得作弊是可以/甚至作弊不是問題的(如self signaling),又會在什麼條件下由小作弊變大作弊。嘗試點出除了理性的利益計算外,還有什麼簡單的環境和人際因素會在心理上影響一個人的道德判斷。

有很多不算是「驚世大發現」,但卻都值得細味,或為此研究下去,例如︰

Cheating yourself: 「證書」或有榮譽證明效果的東西,會讓人即使明知自己未必deserve it,也會高估自己

Fudge factors: 在同樣的利益回報條件下,某些小關卡卻可以讓作弊/行騙者心裏更好過,而加大作弊的程度(算是<Predictably Irrational>裏,代幣兌錢跟直接拿回報的作弊率比較實驗的進一步探討)

Self Signaling︰即使明知某些環境和選擇不是自己意願,但那些被選擇的東西被socially symbolized的標籤和思維,卻會影響自己的作弊意願甚至看其他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