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練琴後番家途中,在地鐵車廂裏突然有點氣促缺氧的感覺,大概是幾乎中暑了。
看到《我要做特首》其中一集,胡恩威介紹的書,不過我本來在書店見到時就已經想看了。
有一段關於自由與公民義任的探討,甚有味道,現節錄下來︰
------------
近年來,美國社經條件最優越的年輕人都不選擇從軍。最近有一本講美軍階級組成的書,書名就取得很傳神︰《擅離職守》(AWOL, absent without leave的縮寫),講的就是上層階級在軍職中不可原諒的缺席。普林斯頓大學1956年的750名應屆畢業生中,多達450人在畢業後從軍。2006年的應屆畢業生有1108人,只有9人從軍。其他名校甚至還有國會議員第二代也差不多。只有2%的國會議員有子女從事軍職。
紐約市哈林區選出的民主黨籍眾議員蘭格爾(Charles Rangel)是受過勳的韓戰老兵,他覺得很不公平,極力呼籲恢復徵兵。他2006年在《紐約每日新聞報》中撰文︰「只要美軍還要赴海外打仗一天,百姓就應該有人人都無法倖免的心理準備,而不僅是那些被豐厚薪餉和退伍後學費補助所誘的經濟弱勢。」他指出,在紐約市,「兵源不成比例都來自弱勢的情況十分明顯。2004年,紐約市70%的志願役是非裔或拉美裔,都出身低收入社群。」
蘭格爾反對伊拉克戰爭,認為倘使決策者的孩子也必須上戰場,美國絕不可能發動戰爭。他還認為,由於人民的機會太不均等,市場分配兵役對選擇最少的族群太不公平︰
為美國在伊拉克執干戈絕大多數男女,都是大都市貧民窟或偏遠窮鄉的子弟。在那種地方,四萬美元入五金以及數千美元的升學補助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付得起大學學費的人對這可能致命的金錢誘因根本不屑一顧。
.....請注意,這種反對理由反對的並不是募兵制本身,它只反對在貧富差距夠大的社會中實施募兵制。一旦貧富差距縮小,反對理由就沒有了。不妨想像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人人教育機會均等。在這種社會裏,誰也不能抱怨入伍選擇是受到經濟需求的不公平施壓,因此不夠自由。
...........歷史學家甘乃迪(David M. Kennedy)........主張「當今美軍在很多方面都很像傭兵」,傭兵就是拿薪餉的專業軍隊,與需要它幫忙打仗的社會相當隔閡。甘乃迪無意貶低入伍美軍的動機。他只是擔心,僱用少數同胞去為全民打仗,等於是放過其他人的應盡之責。這樣會切斷多數民主公民和出戰官兵之間的關連,儘管出戰是以全民名義。
......「在人口佔比上,今天的現役美軍大約只是打贏二戰時的4%。」這讓決策者可以輕易把國家帶入戰爭,卻無需取得廣泛堅定的全民同意。「如今,有史以來最強的軍隊可以憑全民之名,被送去戰場,全民卻絲毫不覺痛癢。」募兵制免除了多數人民的共赴國難之責。雖然有人覺得這是優點,這種自外於分擔犧牲的免責權卻必須付出腐蝕政治責任的代價︰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完全不必曝露在兵役風險之下,他們等於已經花錢請某些最勢同胞,幫忙處理大家的最危險事務,而多數人本身則能毫髮無傷又心無旁騖地過自己的日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