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Rant 2: 木頭人 (貼於2月19日)

第二輯<<窮富翁大作戰>>開播了…

第一個case是田北辰,我還記得當我還在土瓜灣上班的時候,在區議會選舉其間收到他的政綱,鮮明地反對最低工資。然後上年就發生了跟張廿蚊針鋒相對的事件,在回應傳媒是立場是有明顯改變。

雖然我覺得兩日實在太少,有某些說話感覺有點假,不過這件事本身就頗有意思的。

還真希望張廿蚊可以也來參加看看,示範做二十元時薪的工作可以怎樣生活。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ovZbeT8sUw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QQpo5Vt9jU

以下的rant毫無組織可言︰

雖 然連自由市場的內容是什麼都不去考究就說"咁自由市場呀嘛",搬出名詞就當成答案的怪人已經少了,但還有一些論調和態度有時會irritate我。(當然 現在比較會懂己調節和卸掉這些精緒) 就是那些一聽到比較詳細的問題描述、或是應該要達到什麼的話,涉及問題和理想狀況,就馬上表達無奈然後嗤之以鼻的態度,有些還要搬出"世界就是這樣",只 接受世界由從前變成現在的樣子的事實,卻覺得現在世界的樣子永遠都會不變;然後就是強調個人責任、指責依賴政府的風氣的論調,恍惚所有問題都只有一個原 因,與之爭辯,對方就會跳進"不是靠自己就是靠政府"、"你說政府有責任就等如個人責任都可推卸"的二元思維,並將政府支出單純地當成施捨,而不是保持競 爭力的手段,他們亦忽略了現實上,其他國家的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其實有一定角色和動作,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模式本來就有不正常和不獨立的地方,而有 些現代社會支柱還是緊抱著以前那套致富理念(儲錢、買、放的無生產力促進行為),然後又跳出以前的人比較能幹的結論,不過當提到這些時,又會有些人跳到了 政府干預經濟的恐怖感,以一些失敗的政府計劃當成政府干預經濟注定失敗的邏輯跟你說上一陣子了。

清醒的人是多了,不過發生這麼多事後,還是有些木頭人的存在令我有點irritate到。

在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有個實驗,就是讓兩個不相識的人,在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由其中一方得到20美元(這裡說成是A吧),A可以決定分多少錢給對 方(B),例如19:1、15:5,如果B接受,他們便可以拿錢離開,但如果B不接受就會拉倒,大家都拿不到錢。

在這個基礎上在不同的條件作改變來測試不同的東西,其中一個是︰讓其中一組的B看一套關於一個熱誠的工程師被老闆刻薄和無理解僱的故事的電影,另一組的B會看肥皂劇FRIENDS。實驗結果是,看FRIENDS的人會比較容易接受刻薄比例的金錢。

也 許關係不是很緊密,我聯想到的,是當一個地方的人們慣於overdosed with 某類娛樂如富豪、明星的八卦和炒作新聞,報喜不報憂、只以不愁生活只愁升遷和愛情的人們做主角的主流電視劇等等…是不是令有些人不向更強者抽刃,卻向更弱 者抽刃的心態,在心理學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存在……

(註︰我是喜歡看FRIENDS的,只想強調媒體在發送什麼節目、製造什麼環境認知的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