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怒鞭香港傳媒

真的是讀得暢快,著者一定是儲了很久的火氣…

--------------------

http://hkblog.xanga.com/743791671/%E9%A6%99%E6%B8%AF%E5%82%B3%E5%AA%92%EF%BC%8C%E4%BD%A0%E5%80%91%E5%9C%A8%E5%B9%B9%E5%95%A5%EF%BC%9F/

「福島核電站持續失控 注水降溫無效」(雅虎)
「菅直人預警:東日本全毀」(星島)「核爆一觸即發 全球告急」(蘋果)


這些新聞標題,我看大家看起來也定豪不陌生。
福島核電廠,快要爆了。對,它快要爆了。
對,它很危急,很危急,很危急,很危急。

是的,全球告急了,日本全毀,注水完全無效了。
唔... 這些大字標題,打從上星期初地震完了不久,就經已出現,直到一星期後的今天,標題沒多大分別。

但我看來,核電廠沒有所謂的「核爆」,注水並非「無效」,且未見得「全球告急」,更沒所謂的「日本全毀」。

這幾天以來,世界各地的媒體都迫切地跟進日本核危機的事態發展。CNN和BBC兩大歐美傳媒亦不斷在網上更新最新狀況;不過有趣的是,近來BBC和CNN所用的新聞標題,與香港傳媒完全不同,即使日本傳媒NHK也未見用上「東北の地区全恐慌」之類的字眼。

昨天(17/3),香港雅虎的新聞大字標題是:「灑水降輻射無效 福島持續失控」
然而,同日其他各大傳媒的同一新聞標題卻是這樣的:

BBC頭條:Japan steps up cooling operation
CNN頭條:Japan rushes to cool off nuclear reactors
NHK world:SDF finishes spraying water on No.3 reactor
新華社:直升机对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注水后辐射强度未见大变化


再看看香港雅虎新聞的標題。
「福島持續失控」這句子,是必須加的嗎?看看BBC﹑CNN和NHK World的標題,都僅提到工作人員


香港傳媒為我們製造的新聞,是高度娛樂性,以保證為香港觀眾帶來絕對的感觀享受的;其中,以連續劇的方式來處理日本地震,正是其中的重大證據。近來日本大地震畫面泛濫,日本大地震傾刻間成全城大事;不過,不知你有否留意到,為何今次地震比起汶川大地震,有關災民切齒哀哭,叫苦連天的畫面比較少?是因為日本人比較有規律所以他們不會哭?他們不是人嗎?還有,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世界其他大事在哪?利比亞的內戰結束了?這些,統統都是在被香港傳媒局限下的空間中,甚少人會想到的問題。


傳媒怎樣處理訊息,其實與我們有何相干?傳媒是一樣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機關,也是每人在這社會中總逃不出的機構,其與人民的連繫性和影響力,甚至比學校還要強,其潛移默化的威力絕對不容忽視。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人之所以如此狂熱,屠殺中國人還竟然欣喜無比,那就要數學校和傳媒的雙重攻勢,學校在課本向學生灌輸強烈的民族主義,然後傳媒大加報導殺戮中國人的偉跡。 (1937年東京日日新聞報導了兩名日本少尉的「百人斬超紀錄」,歌頌日本軍人在南京屠殺中國人)。一個學校,一個傳媒,就這樣雙重攻勢,對社會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今天我們不會為屠殺日本而欣喜,卻難保我們不在別的意識形態上中招;而這正正是為何我們要時刻警覺,留意著傳媒手法行為是否恰當的原因。請別誤會了,我不是打算引用二戰日本戰爭罪行的事來借機配合地震來「揪水」,而只想道出傳媒和教育機關的影響威力到底可以強到什麼地步。


你又怎知你不是正被香港傳媒潛移默化地令你相信某些事情?
例如 - 「福島核電站全失控 東日本全毀」?


傳媒不應只被視為是一個消息轉告者,而它應該具備比發佈消息更重大的責任 - 監察社會環境是否公義﹑注意事件對社會各群體的影響力﹑協調社會關係和價值觀;或簡單點說,傳媒的社會良心。正因傳媒與學校一樣對社會有著隱形卻重大的影響力,故辦學不能得過且過,傳媒報導也自然要具備良心,不致誤導讀者。在這個社會中,許多時社會不公都需要由傳媒揭發,由傳媒去監察,在社會意識形態上來說,傳媒可視為一權力在民的法定監察機關,用以制衡政府的無上權力。故此,傳媒絕對中肯客觀是個永恆的理想 - 在世界各地也好,傳媒機關是有政治立場和取態的;所以若傳媒根本並非絕對「中肯客觀」,那麼最起碼它便應具有上述的功能。


不過,有趣的事,香港的電視台卻是毫無立場取態的。例如在台灣,電視台是有分藍﹑綠陣營的 - 這種親政府和反政府的電視台,可謂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然而,香港的電視台卻是那麼「中肯」地誇大事實,但對真正的社會不公又如此「客觀」。香港的報紙的立場稍稍鮮明一點,不過卻只得蘋果日報一份右報,其餘的不是官方喉舌,就是毫無靈魂的廢紙一張;只有信報稍為有點意思。那麼香港的媒體顯然失去了在社會的重要功能,失卻了對社會良心責任的揹負,也無以作為社會各群體對事情之間的連繫者;反而,香港傳媒通通都更像作家而已。


傳媒客觀中肯是永恆的理想,若能達到,故然是好;然若媒體本身並沒誠意報導新聞,僅「為交功課」而「hea做」,那麼這樣的所謂「中肯」也並不值得推崇了。


怎樣HEA做?請容我回頭再說說日本大地震。
剛才我提到為何日本大地震的新聞片段中,有關災民悲哀痛哭的畫面較少,相比起汶川大地震更可謂廖廖可數,然其故安在?大家可有想過原因?這與我們媒體的素質有重大關係。


香港傳媒也傾向樂意把最觸動人情感的鏡頭大加拍攝,大寫特寫。例如汶川地震災情嚴峻,本港傳媒致力於前往採訪,卻不旨在了解防救措施或實際資訊,而是花上大半 晚把鏡頭停留在哀哭的災民身上,只求令觀眾有視覺刺激;試問,又誰不知災難可怕,用得著要特寫痛苦災民來感受切膚之痛?易地而處,你的家被沖毀,你的家人 失蹤,你坐在泥濘上歇斯底里地呼喊「爸爸你在哪」,請問你會否願意你這模樣被七百萬人看到?媒體們你們懂得尊重嗎?日本震災以來,不單其人民的秩序和素質飽受各界好評,且其傳媒的尊業操守亦為人起敬。日本傳媒並不拘泥於災民痛哭畫面,而是盡全力報導有用資訊,例如居民應怎樣防備輻射﹑哪些線路還在通行﹑哪些地方有避難所等等;他們致力於為災民提供有用資訊,其效率和專業令人讚嘆,與香港傳媒故意在馬尼拉拍下梁太痛哭的畫面,形成鮮明對白。

然後,問題來了。



香 港的兩大免費電視台的新聞部的新聞製造一向馬虎,幾乎所有國際新聞都只靠譯外電,連派個外景組都嫌麻煩。以無線電視為例,極少聽聞他們 認真派出攝製隊去採訪國外新聞實況,就算是台灣地震﹑曼谷動亂這些如撕相近的地方,他們也懶得由自己的人來了解實情。到底何時他們會派人出訪呢? - 就 是當有港人濟留的時侯。即使國內新聞,香港媒體也只懶得從央視搬兩套新聞片段充場面,蒙掉他們的新聞資訊和字幕,重新用粵語激昂地演譯一 次,那就當是「報導」了國外新聞。無線新聞部為滿足觀眾「追劇集」的心態看日本地震,故每晚大加篇幅報導,超過一半畫面與日本有關 -  看似新聞部非常重視日本地震。不過,若是重視的話,為何你們不派外景組去跟進?反之,他們選擇坐著等譯NHK的報導,連少少誠意去搜羅一下也不願意。 NHK不拍災民痛哭的鏡頭,但無線又沒有自己的人在那,所以唯有多說一點核危機,盡把它誇張化,來彌補災民痛哭鏡頭的缺乏。



其 次,香港傳媒也沒有熱誠致力把事 件和消息全面地帶給觀眾。我在上面提到,到底大家有否想過日本強震後的這幾天,利比亞內戰停止了?到底這些國際新聞的份量是怎樣取捨的?為何埃及突然有動 亂出現在鏡頭,突然埃及又消失了?我們的媒體怎樣去衡量什麼事 要報導?以埃及動亂為例,媒體完全沒有交待埃及動亂的背景﹑起因,到底誰與誰出了什麼問題,其後對善後和近況也毫不交待;總 之,埃及有了動亂,有人燒車,夠刺激,有港人濟留,他們就大家報導,當它刺激不再,就視之無物。可能不少人不知道,埃及現今仍然不穩,雖沒有動亂,但由軍 隊接掌的臨時政權仍然充滿憲政危機,埃及政治仍然陷入一遍不樂觀的未來 - 不過,傳媒不會告訴你,也不會與你剖析。不用多久,日本地震消息就會像汶川災 後一樣,從電視銀幕上完全消失。我們的媒體,從來沒有誠意把 消息的全部畫面帶給觀眾。



此外,香港的傳媒對劃時代意 義的事情,或社會嚴重不公的議題,更是毫無觸角,竟能完全置諸不理。月前香港支聯會主席司 徒華去世,震撼全港民主派人士,連新華社都不得不出來說幾句。這樣具劃時代意義的新聞,竟然在幾天後便要讓路給何氏家族爭產風波;寧願以無線劇集的方式展 現何生要告二房﹑三房,也不願跟進別具社會意義的大事件。又例如菜園村風波,絕大部分市民不知道原來政府野蠻得只用$35元來向農民收回一棵木瓜樹,更不 知原來地權﹑路權﹑復耕牌及賠償費通通未解決,政府已把推土機拉進村內;不過,傳媒忙著要報導李澤楷與梁洛施分手的消息。



菜 園村事件的意義其實極為深遠,這個關乎到政府日後所有的遷拆政策,關乎到地產霸權的問題,關 乎到未來發展與本土保留之間的衝突,關乎到政府與港鐵權限等等的眾多問題,絕對是一個在香港具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不過,我們的傳媒在這一點,卻是瞎了。即 使他們偶然拍拍幾套新聞特輯,內容也以娛樂性先行,對社會問題沒有刻劃而一針見血的深刻提醒,如最近的<<窮富翁大作戰>>即為 佳例;只刻意表現富翁的狼狽面貌,或富感情色彩地刻劃窮人的苦況,卻從沒有認真解釋這現象背後涉及到的地產霸權﹑商業壟斷等等核心而重要的致病因由,完全 是避重就輕。



傳媒不 單是事件的轉述者,它也應是社會中的監察者﹑協調者。傳媒是需有社會良心的,傳媒是要講責任的,不是交了畫面,說了旁白,就是盡了傳媒的職責。可悲的是, 許多學子口口聲聲聲言要修讀「傳理系」(Journalism),卻自身對社會議題從無認識,對社會不公毫不關心,誰人都硬認為自己讀完傳理畢業就會變美 麗主播,將許多在捱更抵夜努力工作的新聞工作者視而不見,以為傳理系收生標準高,便是發財之路,卻甚至從未理解傳媒的真正意義,其實可悲。



每 天有數百萬雙眼在注視電視銀幕,傳媒是與我們最直接接觸的一環,其實履應承擔他們的責任,而不應只把天災人禍視作連續劇。縱然在被局限的天空下,我們起碼 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我們便不應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反應時時警醒,時時懷疑和反思傳媒的所作所言,免得被灌了迷藥還慒然不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