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The Story of Stuff (二)

因為爭取時間在公司練琴的關係(在家太多東西令我分心),而晚上又不能太晚睡(暗瘡之患還未平息),總是不太能抽出時間寫下去…不過再不寫就會沖淡了一些情緒,而這書又太值得推薦,還是簡單幾句好過不寫。

趕著睡覺去,沒有時間好好過濾可能爆發的情緒,內文的態度應該會有點粗鄙。

看此書的時候,不斷在我腦海出現的一些概念是「責任」和「罪惡感」,雖然感覺很陳腔濫調,但卻是事實,很多事情並不新鮮,但其緊貼資源的追蹤描述,每個「東西的故事」的步驟中對其他地方的人和環境的剝削累積起來,就會令人更切身地感受到身邊很多「東西」在帶來這裏前的昂貴代價。

另外一個很難避免的感想就是覺得現代人類運用資源的方式實在太反智,這樣說感覺很憤世嫉俗,但其實我是「錯愕」多於憤怒。現代養殖業和現代農業的運作方法如何自殺式地毒害我我們的土壤、水源和培殖超級細菌,也可以說只是生產者短視和自私,可是有很多概念和製品,對任何人也沒有好處,既是成本高、亦令消費者不必要地付出過多。例如鋁罐的使用,它明明是有限資源,由挖礦到提煉成鋁罐的消耗能源超高,但使用功能卻只是盛載飲料,而且喝完就丟,請注意所謂的丟,即是燒掉或跟其他難以分解的物質埋在一起的意思,它們不會回歸到地球的儲藏量去。還有PVC膠的濫用,慢性揮發的毒性很強,卻被大量運用在文具、玩具和建築上。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還有最近新聞報導有冰皮月餅添加了令顏色更好看的化學劑,有致癌物質;在快餐店堂食時,除了濫發即棄餐具(為了節省清潔工序),還有愚蠢的塑膠杯蓋和飲管,對於堂食來說,這些東西實在多餘至極,但的而且確,很多人都會習慣去拿取這些東西。食物明明就可以只是食物,用具也不需要多餘的美觀,有些東西甚至沒有什麼功能上的貢獻,但我們城市人真的有太多奇怪的習慣,增添很多無謂的製造和污染。

本書也對消費主義中生產者的計劃性過時和明目張瞻地以潮流去催眠你覺得有需求,去催谷消費的心態大加鞭撻。不過,消費者也有其責任,因為每當有環保份子提出一些令他們選擇變少或提高消費品的代價時,總是以自由為理由去反駁,或者什麼市場競爭不要干預之類,但說來說去,像書中說的,消費者根本就是被廣告教育成只會說「我要這個﹗」的幼兒心態,至於其後果卻完全不需理會,就像小孩喜歡就要到處拉撒,然後要別人來清理的態度。

亦有一種普遍的想法是生產者如要兼顧環境、人權、公平等太多因素,只是反經濟、造成倒退或不利營業,但其實負責任的企業思維同時亦正在冒起,像Body Shop這種連監察團體也稱讚的企業亦可以辦得很成功。

最後,個人行動很重要,之前說了,只會悲觀而說什麼個人力量有限、無法改變什麼的,只是消極地等情況變壞,而把擔子推給其他人,盲目相信「科技日新月異,明天會更好」的人,也不過是樂觀地消極,亦是把擔子推給其他人。半玩笑半認真地覺得,這個模式繼續下去,真的怕老年的生活品質會變得很恐怖,這是有科學根據的。雖然未必每個香港人都能像周兆祥、龐一鳴等人言行一致,但以現階段的狀況,我們絕對有責任而且有能力做得更好,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推搪的。

至於要怎麼行動,概括地說說(想詳述原因,但我最初想只寫幾句的原意已經失敗了…),就是盡量吃在地、當季食物,而且要支持有機農產品,這個以健康角度來說,將來應該越來越有市場,還有要減廢和促進回收,但接下來更難的(尤其跟機會的代價有關時人們便最敏感),就是對「東西」的價值觀要回歸到樸素的時候,例如經常穿同一件衣服、一雙鞋其實沒有不妥,不要跟隨別人的審美觀而感受到更換東西的壓力,還有人們應該更不介意素顏,因為太多化妝品、美顏產品都是化學合成物,女性實在沒有必要浪費太多金錢和時間在這方面上(想說很久了……)。另外,在香港最難說服的一點,就要杜絕投機行為,以及投資時要懂得質問和懷疑,不要只看股評人、分析師和數字、盲目推崇或跟隨金融大行(他們的規模已經大到可以自己放風托市,等水魚們後上當再沽盤的地步了),要了解所投資的企業到底是在幹什麼,因為你的錢總是在維繫和鼓勵某種企業行為和經濟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