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The Story of Stuff (一)

More about 東西的故事

連續兩天心口有輕微不適,可能跟空氣質素有關。

無法不佩服著者的魄力和心意,出於對人類的關懷,以盡量淺白的文字,有系統而多層次地剖析了地球上人類這個文明如何運用資源,運作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書最有力量和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將各地各樣經濟、人權、環保甚至政治議題,以因果串連在一起,而且不是純粹主觀地拋出理論就算,而是以追蹤資源(Materials)的唯物法,由資源開採、提煉及製造,以至銷售和消費這條鏈內解說,令很多本來於學術上和地理上散雜分裂的議題,變成環環相扣的一個巨大系統,真的令我有種看到了「世界的真相」的感覺,好像外星人調查人類文明的報告…

本書所強調的這個巨大系統,意味著每個角色都是維繫它的一份子,每個各色都是相連的,所以,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和習慣,便對環境和其他角色都有直接的影響。

另外一點我甚為意的,便是指出其實人們(指的是美國,但我想已發展地方的社會不會差太多)的廢棄物,只有一成是居家廢料,其餘絕大部份都是在生產我們的東西時產生的,所以,即使促進回收、減廢、再利用絕對是好事,但更多注意力需要放在生產過程和產品設計、我們如何理解「需求」這三方面上,也就是說,即使在消費後怎樣做得好也不夠,我們還要注意這個系統,改造它,這會涉及到我們的經濟結構和很多價值觀,例如若現在的經濟結構成份是錯誤而失衡的,我們若還想促進人類的福祉,心思便不應只放在「成長」上。

雖然面對很多龐大的事實,令人容易傾向犬儒,覺得很難改變甚至有些既得利益者不願改變,但就如書中所說,想要維持現狀的人才是不設實際,因為目前這個系統只會令我們踏上絕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