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裏面的論點,之前在看<<經濟殺手的告白3>>和<<Freefall>>裏也有提及過一些,不過作者有英國政府委任為永續發展相關的職務,有其相關的網絡裏人事提供的資料,也可當作是另一個了解這主題的渠道。
借用書中第一章某一段,概括了本書的大約內容︰
"這本書要傳達的主要訊息之一就是:我們搞砸了。我們的科技、我們的經濟和我們的社會,全搞錯了方向,以至於無法讓我們感受到「有意義的富足」。鞭策我們進步的動力,全建立在不斷擴張物質需求之上。為了追求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正一步步地,侵蝕著明日幸福的根基。
不過,這本書不是在控訴現代性的失靈,也不是要悲嘆人類處境之無奈。而是要提醒讀者:我們未來的生活,是會受到某些限制的。生態的極限,是其中之一,人性是另一個。注意這些局限,正是本書的中心精神。 "
看完後,最近又見到傳出消息指某大品牌最近推出的新平板電腦,下個世代可能在今年面世。即使那未必成真,就算在下年便推出也不奇怪,因為它的電話就已經在極短時間內推出新版了…
上年,我的電話壞了,所以我便刻意惠顧那公司的競爭對手,意氣地"挫強扶中(那公司不算是弱)",結果最近這公司還是第二年便宣布有新產品了…
又再讓我想起Trinket Capitalism這個本來快要忘記的名詞。
也許是雞與雞蛋的問題,不過爭論誰先開始,點名一個而姑息其他,意義不大,說"現實就是這樣"然後誰都沒有責任的結論更是奇怪,因為大家將來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也許一般大眾(包括我閱讀時),都常有一個思維和反射,就是覺得有些偉論太天馬行空,很多社會架構和經濟都建基於今天的某些做法和行規,如果打壞它,影響太多人了。再者,也有種反射式地覺得自己/別人都不是做得很好,有什麼資格說這個之類的。
不過,這些問題真的是到了不能視而不見的地步。即使自己仍然做得不足和軟弱(例如娛樂和飲食),還是要厚臉皮提出來,至少願意想一想。即使天馬行空,如有 更多人嘗試參與討論、參與其中,應該可以產生更實質的建議,至少,文化、氣風之類的改變可以微妙、或快或慢地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模式和選擇意向。
-----
有時,不是覺得別人是火星人,就是覺得自己被看成火星人,但最後,又覺得好像大家都不是地球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