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一堆Thoughts of the Day

今天看了港台的鏗鏘集,談的是本港婦產科人手嚴重不足,因為面臨大量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本港出現很多孕婦找不到床位的情況,而面對這個inelastic demand,私院又乘機抬價。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hkcc&d=2011-05-30&p=858&e=&m=episode

看後真的覺得很恐怖,也很感歎。至少在短期內,本港夫婦的生育率很難提升,先別提社會節奏急促、人們煩躁而怒、時間是金、環境擠迫、樓價高企難以"立室"等內層心理原因了,連跟分娩有關的配套,這個外層條件也要如此嚴重不足、資源錯配,我進而想到的,還有長期鬧的奶粉慌,老是在身邊聽到人們不自覺成立了情報網例子︰誰幫忙誰的朋友在自己那區買奶粉,下次見面時給對方。千方百計都要來港產子,以及因為奶粉水貨市場壟大而急速冒起的內地水貨連鎖店的現象,我都看到一個共通點。

以經濟發展前景來說,內地已經越來越比香港更有看頭了,可是,會令那些有能力花上幾十萬買床位安排來港產子的人越來越多的深層原因,是他們對內地的社會環境沒有信心,我沒有像某些憤青那樣覺得那些內地人立心"掠奪"了本港的資源和福利,我相信他們是真心為了下一代好,才會不惜代價這樣做。

不過,奶粉事件也是如此,自從三聚氰胺奶粉出現以來,本港奶粉便加劇被水貨客搶購。有人說是因為匯率的差距,但純經濟考量的話,我不認為以一罐本來才百多元的奶粉會因為這麼一點差距就吸引力強過本地生產的奶粉這麼多倍,說穿了,根本就是他們對內地的食品安全早已失去信心,即使那是嬰兒食品。

可是,對內地社會問題說真話的人有什麼下場,追究三聚氰胺奶粉的趙漣海又有什麼下場,人們已經心寒了。經濟較好的家庭,盡量派子女去外國留學,學成了就盡可能入藉,又或在跨國企業效力,在別國貢獻他們的專才;家長們亦任由問題奶粉繼續出現,但卻跑去買香港的水貨。

嚴格來說,他們是逃避問題,自己的社會出了問題,就只會計劃怎樣令下一代在別的地方落地生根,又或找香港的貨源解決他們的需要。可是,我不想以什麼文化決定論去說因為他們是中國人才這樣,人們對社會事情的處理手法也很關乎他們對社會運作模式的認知和影響,社會和人之間是互動關係、互相影響,亦不是長久一成不變的,好像雞與雞蛋的關係。再者,誰沒有軟弱一面?可以說那些不吭聲的人自私,但同時他們也害怕成為推動改變的第一個犧牲者,把恐懼深深埋藏,不過是以民族自豪感掩蓋在上罷了。

但是,說到底,既然社會運作模式和人民是以互相影響的關係存在,若要帶來改變,總得要有誰先開始。

說到這些無動於衷及逃避問題,我又想到了某些香港人的處世態度,剛剛提到內地人的那些心態問題,在香港人上,不過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而已。然而,這又涉及我本來的一些信念的互相衝擊。

例如說,儘管很多港人都體認到高樓價政策、地產商壟斷和某些中環價值觀的毒害,仍然有不少"辛苦工作儲錢後可以上車"的打工仔一族,在樓價狂升至連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區也可以在兩年內升值三至四成,也心動了,賣出這單位給很可能要比他們更節衣縮食和加班才能供樓的另一個打工仔,這時候,他們會忘了自己最初說過"我只不過是想有頭家而已",而改口叫"投資",死也不願叫它"炒樓";多年前買/蓋了一座三、四層高的唐樓,三十年後變成旺市的黃金地段,這大量不需面對租金壓力的小業主,卻要面對隔離街、舖位租金多自己多少倍,以及發展商提議開出天價收購的"另類心理壓力",加租、賣給發展商,自己的物業/資產的帳面價值跟附近看齊了,心裏才舒服了。

是的,我明白,大家都會覺得︰你不仁,我不義,反正有市有價,大家都是你情我願,我願意維持樓價高得離譜的水平,買家又願意繼續以總收入的六、七成供樓作樓奴,什麼道德、社會後果的考量,實在太天真了,這個社會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改變而改變,若不使用這似乎餘下唯一的途徑得到自己勞力的回報,便沒有機會了,因為推動這愚蠢機器的笨蛋還大有人在,即使不喜歡,還是要繼續玩這"爭櫈仔遊戲"吧。

我明白很多人已經心灰意冷了而不自知,還要自我說服"世界就是這樣",他們覺得沒有這種機器就活不下去,也以為工具就只有一個型號。有些人選擇繼續推動這部愚蠢機器,也有些知道"世界不全都是這樣"的人移民到外面,離開自己的家,在外地貢獻自己的才能,或是賺夠了之後在別的地方退休。

不過,我想到的是"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即使有些人跑到其他自己主觀上比較好的社會去(不同的人在乎不同的社會條件),也其實是選擇了放棄某個地方的態度了。這又讓我覺得,他們是放棄了幫助開發本地擁有成為自己發揮所長的條件,又或是只取之於此,卻不回饋於此,反而去享受人家經過世代奮鬥建立起來的比自己現在更好的社會,自己卻不願奮鬥。例如,一個在發達地區當個高層經理幾年,領受了高得不合理的薪金,便去生活條件很低的地方退休,便成了比例上的巨富,避世安居,雖沒有犯法,卻覺得有哪裏不對徑。

社會的進步,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而且,社會當然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改變而改變,因為那是很多人所推動的,這也說明社會變成什麼也關乎於人們是什麼。

然而,我的另一個理想化願景,又由衷地認為,人類的身份認知和權利,本來應該要絕對不受限於地域社會因素。要是一個地方短期內都不太可能讓擁有某類才華的人發揮所長,他們到外國去,不單能過上更快樂而充實的人生,亦會對全球人類更有益。

這是我所謂"理念與現實"的一些內心對話。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吐血新聞

今天有兩宗新聞令人血壓飆升。唐英年那件就不說了,因為一定有不少人評論,想稍為集中談第二宗。

原文網址︰http://www.upwill.org/news/daily-news/6597-obamamania

看到一半就令人無名火起,完全是在散佈偏見的一派胡言。只因為聖經上有這樣的字眼,就死板地apply在現實上,非理性地產生中東國家的人都一定是好戰份子的假設,又以"文明衝突論"簡化一些人的仇以情緒,完全忽視現實的複雜性。更令人質疑的是,為什麼"因為美國的經濟由猶太人支持著",就必須以色列的安危去發出對美國安全的警告?難道誰是經濟班主,就不需審視他的人格和所為,毫無顧慮地包庇和偏袒那個經濟班主的一方?

更令我戰慄的是,這個牧師是本港基督教會之間非常出名的名嘴,我知道教會們在每星期聚會偶爾會推廣教友去參加他的節目,即使是在fb,也間中見到教友轉貼他的名句。這麼多的教會,怎麼都如此支持這樣一位完全忽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人道罪行卻將猶太人的苦難無限放大,又扭曲一些做人基本態度的價值觀的牧師?盲目支持他的教徒們,不都是死板地背誦聖經,只懂抬頭望著天一臉喜悅地走路,卻不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而在踐踏腳下在呻吟的人們嗎?

看看網址,obamamania,mania一字似乎也反映了命名的人在給奧巴馬定性了。

有些基督徒即使要政治冷感,但不多評斷人也就算了,但如果一方面自己不曾做過功課去了解,卻要以速食式的copy and paste某些權威對國際政治、關乎人命的政策的立場和看法,就已經是不知不覺裏取態了,到時就沒有資格說政治跟宗教沒關係了。

另外也推薦Edward Said的流亡者之書,作者是一個在巴勒斯坦基督徒家庭長大的基督徒,他清楚記錄了以色列的侵略和野蠻政策之下不分宗教和男女老幼地,如何令人們失去生命和尊嚴。

在5月14日(公平貿易日)去了一個關於公平貿易的講座,在場刊內附有一段經文︰

箴言31章8-9節
你當為啞巴(或作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

p.s. 我指很多教會、教徒,並不是指所有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音樂有國界

我心中"音樂無國界的信念"徹底被打破。

為了幫朋友的中式晚宴新人入場時段找配樂,因為她是會穿旗袍,所以會以中樂配合,而在這個月聽了大量中樂(肯定不下於一百二十首),我們這些不老不少的一代,就算用中樂,在這關鍵時刻也想要脫俗一點的。不過,我發現即使是二十世紀,已經比較會抒情的幾十年代的古典情歌,也有其中樂的特色--浪漫的調子是婉委而羞澀的,而不是西樂的甜絲絲的,更古早時期的所謂浪漫二胡系列就更不用說了…

基本上,回想一下古裝電視劇的那些"浪漫情節"的背景音樂,還不都是婉委羞澀的調子嗎…

但,其實西樂也不是每首情曲也是甜絲絲的,也很少有全首都是甜的,人們如果會覺得都是以甜為主的話,恐怕是受到廣告媒體只把最好的片段節錄出來的影響而已,就像很多世界名曲,對古典樂沒興趣的話,通常就只會記得高潮那幾句,而不會理解或投入那個鋪排高潮的過程和趣味。當然,沒興趣的人是沒有任何責任或需要去理解這個,我只是想說,浪漫本來就不是只有甜,還有一些深刻而複雜的東西…

必須要澄清,我明白古典樂只是音樂的一種,不必人人都要去欣賞古典,但如果在傳統正式的場合,又要有脫俗感覺的話,便必須面對這種兩難。

可是,考慮到這種場合是有眾多人的不同背景,我應該要作最低假設他們都是喜歡通俗的甜絲絲的浪漫,所以,在這種場合,中樂是不適用於表達浪漫的。(這裡如果有人要看成是我意圖表示自命不凡,我也不屑一顧了)

曾找過現代中樂,但似乎是玩REMIX舊樂為主流…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R Type Tactics 2番外篇

吐血吐到貧血之後,終於破了RTT2的番外篇,總算真的完全破了它…

沒有愛的話,會承受不了它帶來的挫折感…

最初感覺難易度的確比前篇和後篇都要難一點,但後來因為使用SL大法的次數已經多得離譜(例如每回合都要SL幾次才有滿意的結果),加上有一些簡直不是給地球人玩的關卡(如第19話,真的真的是全個畫面都是敵人而且大量可以秒殺整個部隊的轟炸機和六格MAP的Concert Master),完全是絕不可能無死傷過版,所以有時被秒掉一些部隊時,反而沒有玩前篇和後篇時為了無死傷而用SL的執著,抱著"很無奈很生氣也要衝下去"的態度,因為心態不同而難以完全比較前後篇難度了。畢竟,前篇和後篇、番外篇各自的特別變態關卡,都是有不同的難處,如前編23話是回合限制過份苛刻,後篇打那綠色超巨大戰艦和後面的大球形戰艦,是地理因素刻意造成極端不利狀況,番外篇就…可能已被虐待慣了,什麼奇難雜症也有,難以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

不過,番外篇裏著實有太多次"Surprise"令我O嘴…例如19話一埋FORCE和滿畫面的敵人…那版我無論怎麼配置和SL,一開始跟敵人接觸就死很慘,被迫要用"必死決心MODE"來應付,最終那版PLAYER存活率只有50%,而且還已經把戰艦和修理機、補給機算進去了…

另一個因素是番外篇裏有好些關卡,都有大量敵人會集體進入亞空間突擊,基本上只要經歷了第一次在該版"嚇到O嘴"之後,SL或者重新開始(有時會發現必須改變配置才有望過版)之後,用亞空間BUSTER集體抹殺,就會令那關的難度大幅下降,所以每版的難度落差有時頗大。

機體方面,由開始到中間,BYDO的生命機體都很難用,很少有三格射程,Dog Fight能力極差,要依賴MAP,但就算是MAP射程也很短,雖說每回合會自動回復一機,但被集火的話兩下就沒了…而沒有Misty Force的時候,敵艦通常火力猛射程遠,而搭載機體會在你開始engage它時才放出來擋路,所以跟敵艦是不可以玩消耗戰而必須盡量"一鋪清他袋",否則engage後拖至兩三回合後幾乎會全滅…所以剛開始玩番外篇時,感覺很命懸一線,總是幾乎所有機體都被滅,卻只是為了要保送某粒FORCE或機體以很少的HP/機數去衝入敵艦的死角做最後一擊…不過,得到一些機械開發文件之後,情況就有明顯改善,中期幾乎是以機動戰士作主力,感覺不到BYDO的影子,ゲインズ2的MAP只要兩個回合,很好用,不過它除了MAP就沒有其他攻擊,加重了進攻時的顧慮(前進之餘又不可受到攻擊)。後期得到Claw Claw、Misty Lady LV3和亞空間植物機LV3的強力機後,便平衡了很多。

到底這FORCE哪裏Sexy了?…



不SL就不可能有心理準備應付的MAP…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阿Q精神…

看中國的新聞,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要一些阿Q精神疏導情緒,否則會因為懷疑自己有閱讀、聆聽障礙、精神分裂症、憂鬱而患病。

今天有朋友剛看過讓子彈飛後跟我討論片中受害平民那種"輸打贏要"的精神,感想是,已經有這麼多人付出了,又迅速被其他頭條蓋過(如趙漣海被要脅後改口風),那麼多張揚、義正詞嚴地睜大眼說謊的嘴臉,大家又繼續那樣的日常作息(有內地網民說習慣了看CCTV新聞是相反來看的),中國人的適應力是不是強得過份?

------

星島日報 (5月10日)

艾未未仍無音訊外交部拒評

內地維權藝術家艾未未被失踨已37日,刑事拘留期限屆滿,他的姐姐高閣表示,至今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不評論案件,稱案件仍在調查階段,外界不應該發表任何評論。

高閣表示,過去數日都有打電話與有關人員聯絡,查詢艾未未的消息,對方只表示快了,會為她匯報。她今日不會再到公安局,但會繼續徵詢法律意見,尋找艾未未。

高閣希望奇蹟出現,不會絕望,但也不會去猜測,會繼續等消息。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案件仍處於調查階段,中國司法機關是依法獨立辦案,而艾未未案不涉及外交政策問題。

姜瑜強調,不能因為甚麼人受到西方某些人欣賞,他就有超越中國法律的特權,可以不受中國法律約束,希望外國傳媒客觀公正看待問題,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貼圖



(上圖來源︰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b.xinhuanet.com/photo/2009-04/02/content_16137765.htm)



牠/它們的神情…







(嚕騷說明)香港精神不知不覺滲透其中,表達興奮可以有很多方法,就不明白為什麼帶著行李乘搭交通工具時要連跑帶衝(帽子也飛脫了)…我第一眼見到,只是想起在羅湖過關時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