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這本書真的很有啟發性。透過不同文章介紹世界各地一些以各種方式營造出來的公共空間,賦予其「非典型」的功能,讓都市人能找回一個可以展現自我、與社會其他人有交流互動的機會(不是那些聽講座拍手拿禮物走人的活動,而是打破stereotyping的持續性真實交流),從而體認到社會各人/群體雖然各有相異,卻有所相連的本質。其實不需要什麼宏大計劃,最重要是能釋放土地與空間的靈活性,人類自會發揮其功能。公共開放空間日漸被蠶食的香港,對土地只有執著於交換價值的僵化思維,令人們失去這樣的空間。如果只以能否幫人上樓/多起樓為不惜任何代價達成的目標,那麼我們很可能只會由一個問題走入另一個問題。從機會角度看,改善社會並且只靠計劃和福利(不是說不需要),民間自發性組織可以做的還有很多(當然也看官僚的態度)。
---
節錄一段(於第一章「在北京街頭跳舞」):
"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始的前幾年,大量來自鄉村的非法移工湧入北京。人類學者Li Zhang (2001)指出,北京市需要勞工去建造奧運的運動設施,但勞工們卻常常被排除於城市日常生活之外。計程車司機通常很瞧不起移工,拒絕搭載他們,怕他們會弄髒了車座;餐館老闆常拒絕他們上門。我們所訪問的北京市民,也對他們充滿疑懼。秧哥歌似乎暫時性的讓這些移工參與在城市活動,即使我們沒有看到很多移工直接跳舞,他們通常在旁邊看,秧歌是免費在戶外就可以欣賞的表演。儘管至少有一個以上的舞者,說她不喜歡「在跳舞時被奇怪的人盯著看」,但是也有不同的情況,像是德勝門的秧歌隊,就讓移工參加,她們日曬光裸的臂膀,可以在隊伍中被一眼辨認出。在所有不需要門票的場地,觀眾群裡都可以看到移工。
Stavros Stavrides曾描述,行走和觀看能創造出所謂的「門檻」空間,創造新的關係,而不複製原有區隔的秩序和階級結構,「門檻」是製造改變機會的記號,它是創造或代表通往未來的可能通道。藉由對「門檻」的認知,浪遊者(flaneur),和作為浪遊者的居民,可以理解城市是由許多不連續體所組成,是一連串交叉口所湊成的網絡。這些門檻所構成之無法預期的連結之中,「差異」出現了,但它不只是威脅,也是一種希望。(Stavrides, 2007:177)"
----------
可以說我保守,但這也再次讓我想起,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網上購買一些從前在本區內可以買到功能性相同的東西(如衣服和文具,因有特色而買的除外,但有不少是以shopping的心態去逛的),以及近日圖書館正大力推行自助借書以縮減人手;這令我不安的原因,我大概更清楚了。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3

對自己,有一些事情暗自起伏,但總體上沒有大事的一年。
因為假日有去耕田而少了上健身室,但體能還算是自開始工作以來最好的一年。不過,又因為練琴時間越來越多,也可能是近日天氣問題,左肩和頸又有些不舒服。
來年要考八級了,狀態有點不穩定,有時手會很硬。考了(合格的話)之後便多了時間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目前心底最想做的是重拾寫小說的快樂。
有其他思考階段的事,但太雜碎而未有進展的就不要說出來了。
飲食也持乎找到了更平衡的方法,即是少肉之餘也不會冰手冰腳易累,全賴對食物議題的興趣,知道了更多,對很多以前喜愛的零食或牌子(被迫)打入冷宮,現在腸胃也算是十年來最好的,皮膚也得以好轉。
------------------
今年內讀了而推薦的前五本書:
誰控制了總開關?
關於科技創新、壟斷、巨企與小企和政府的微妙關係,還有私隱和選擇權
住屋不是地產--只看主流傳媒,會以為房屋問題「只是」多找地蓋公屋居屋就可以了,此書著墨甚多在於如何分開投機和實用市場為介入方法,又引了許多外國例子。
雜食者的兩難--由到農場實習工作到超市採購,由微生物到成品食物的食物鏈形成過程的聖經,讓人徹底了解現在工業式生產(農場、農殖場)的各樣問題,雖然文字太累贅但資料極豐富
美味詐欺--最近才提了,不說了。
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
推薦的記錄片:
The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推薦的動漫:
荒川弘的《百姓貴族》和《銀の匙》。都是關於食物和農業,以及人與土地和動物的倫理。《百》的歡笑程度極高。
印象深刻/推薦的遊戲:
DmC:Devil May Cry
感想文一感想文二--少有地故事和角色都很吸引又令人印象深刻,美術又很有風格的動作遊戲。很久未試過破了一個遊戲幾個月後仍然會記掛著一些劇情和對白,因為以動作遊戲來說它交代劇情的方法和刻劃角色面貎真的做得好,劇情本身很有發揮空間,極希望C社繼續讓Ninja Theory開發續集。
The Last of Us--已經太出名,也寫過文介紹,不多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