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HKIFF 2012 (一)

Solder/Citizen:

http://vimeo.com/38905000

以色列士兵訓練營裏實拍的德育課。導演說她拍了很多(忘了是七百幾分鐘還是七十幾小時),但最後只選了這68分鐘。只有老師在努力引導學生們嘗試從別人(巴勒斯坦人)的角度看待今天的問題。單是"What is pluralism"一問就令人們吵了一輪,很多言論要發表(老師被插嘴是很正常的),學生們之間就吵到拍枱,也有平時不作聲的女生受不了他人的種族言論下大聲插咀,罵人Nazi。有不同種類的想法,如A)直接地認為巴人就是恐怖份子,被這樣對待是他們自作自受;B)有認為阿拉伯國家多的是,為什麼他們遍要留在這裏,又舉了埃及和約旦為例,後來老師從歷史角度解釋因為教派和政治原因,那兩國都只是精神上支持而不願真的收容巴人,然後就扯到其他話題;C)他們的損失去找法院解決就是了,我們沒有責任照顧他們的損失等等。

不過,也有人在被老師告知巴人是本來住來那裏,卻在以色列立國後被趕走(他似乎最初真的不知道「本來」這件事),態度開始有所轉變;亦有學生表達了他們也明白人權等普世價值,曾在哨站上見到下方貧窮的婦人和小孩、或因為要嚴守命令,禁止巴人的送葬隊過境而被一個悲憤的婦人用手指著來罵,感到內心難過,卻又不知怎麼做好,轉頭卻發生了炸掉襲擊,他們內心有迷惘和巴人殺同胞的憤怒。

另外也提到了一些歷史事件,而帶出了「國民身份」、「上級命令vs良知和自主」、「多元vs民主」等的哲學問題…

--------

First Position:

以一張戲票的價錢能看到這麼多高水平的芭蕾舞演出,真是太划算了。(雖則只是片段)

2010年美國的全球芭蕾舞大賽,全球各地的選手要先通過地區的預賽才能進入決賽。因為芭蕾舞者的職業生涯很短,而且訓練的成本很高(導師費和可媲美一件婚妙價錢的衣服),但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舞團的合約和獎學金,一賽定生死的壓力很大。

被近距離記錄其日子的舞者有不同背景,有典型的Barbie女(她自己也這麼說);來自哥倫比亞且背負人們對男舞者Stereotype,一心想成名去養家的男子;一名因戰亂喪親的黑人女子Michaela(被美國家庭收養)想成為一名black dancer;被一個日本母親非常involved監控訓練過程的一對年幼姊弟(美日混血兒),姊姊很投入而弟弟不喜歡ballet,連導師也受不了他們老媽;一個很有天份的金髮男和專程由以色列飛來參賽的女孩等等…因為他們背景不同,面對壓力時的顧慮和應付方法也不同,Barbie女是到Tiffany購物…;哥倫比亞男在賽前幾日短暫回鄉跟家人團聚;Michaela的腳指勞損卻死撐;日本虎媽的女兒加緊練習,兒子卻打電玩等等…

不過,即使背景不同,人們在非常專注時,擁有堅定意志和魄力所散發出的高貴氣息,不言自表。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選舉

下午到了荃灣路德圍投票,非常多人,排隊人龍九曲十三彎,而且男女老幼都有。

這次選舉由醞釀到投票日如何肉酸,多到難以盡錄,不是因為民主選舉本身,而是因為那種「看上面」的潛文化。此外,也因為那個急轉彎,香港人的心也被玩了。

只是覺得連沒有約束力,普通的表達民意方式,或作為民間對小圈子選舉表達不滿的唯一出氣孔,也要被阻礙和堵塞,應該會引起了不少人「你不讓我,我偏要做」的情緒。

老土的感想︰公民權利不是必然的,要自己緊緊維護才會有。期望到了2017的真普選(但願),人們不會輕易放棄投票的權利。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貼文︰香港的Monopoly

在FACEBOOK見到了這篇黃元山所寫的文,想起了有一次在序言書室搞的討論會聽過他對OWS的觀感。其實近期對現代主流經濟系統的批判,聲音越來越多,已有很多以人文或道德出發的角度為主的批判,當然並非每個都是全面的,對一些人仍然是說服力欠奉(只是批判批判者的個別論點,卻不去想這系統不是sustainable的問題,或以弱肉強食的金科玉律作為一切結論,進而否定改變,以前提過幾次,不想長氣了),亦有是因為有些作者是身為教授、用字過深或從事其他予人不需憂三餐、不夠入世的印象的職業(很多是偏見),而間接導致某些人的輕視。黃元山作為前金融高層(如香港雷曼兄弟),以他的專業對這個複雜經濟的瞭解為根據的觀點,值得多分享。就好像有些人特別喜歡挑剔別人從道德出發批判地產商/壟斷性企業的人,但潘慧嫻所寫的書《地產霸權》卻較能吸引那類人的注意。

又,兩星期前去了潘毅的講座(三聯辦的),她說(我以前也曾提過),現在仍然有不少人被一些名詞束縛了他們的思維,批判現在形式的分餅制度,被容易被人扣上「要大鑊飯時代重臨」的帽子,卻忽略了現行的制度早就不只是字面上那些基本的principals,而是滲入了很多其他東西,亦因地而異,所以不能夠以非黑即白的思維去接受或反對其他可能性,而要多給耐性去看細節,不要被前人所創的名詞或理論限制想像和創新的能力。

---------

以下兩文最初始來源是iMoney。

遊戲尾聲?

2011年12月

憤怒荷馬上次談及現有的經濟體系猶如「大富翁」遊戲(Monopoly),玩到遊戲的尾段,大部分地段已有「業主」,沒有資產的參與者只能不斷付租陪玩,勝負早定,難以扭轉。這個遊戲比喻的有趣,在於每個參與者開始的時候都是一無所有,透過「擲骰仔」這個純粹講運氣的方法踏出人生的第一步,沒有誰是含着金鑰匙出發,最後竟也落得一個極不公平的結局。所以,單看結果,就大聲指控制度的腐敗或者制度之下贏家的巧取豪奪,並不符合邏輯。

推翻市場經濟何去何從

況且事實上,每一個制度(例如,北韓、古巴、美國、緬甸、菲律賓)都有最後的贏家和既得利益者,不同的制度只是把利益分配予不同的群體。當權派慣常的做法是盡量維護已有的既得利益者,這樣於權貴而言最為「安全」,所以身為一般「人民」,以為打倒某些人或推翻某些制度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根本不切實際。

我曾借用Churchill(邱吉爾)對民主的說法(“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來比喻經濟:市場經濟(和相關的金融體系)是社會最差勁的運作機制,撇除所有在其他社會和歷史上曾出現過的運作機制。

在全球化和現有的市場經濟運作下,香港出現了資源極度集中的現象。問題是,有沒有其他代替的制度呢?推翻這個制度是否更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呢?如果不是,我們可以做甚麼去改進現有制度呢?

現行制度反映人們價值

改進制度,我認為是每個人的責任,而不是政府的責任;政府的責任愈多,公民的自由就愈少。社會上有一個古怪的邏輯:一方面不信任政府的干預(覺得政府「很廢」),但另一方面,卻不斷的要求一個被認為「很廢」的政府事事介入。但政策只是社會制度的一部分,並非全部,修改政策不代表問題就能解決(當然要修改政策本身已難過登天)。現有的制度,是誰創造出來呢?難道不是反映這幾十年來,社會上各個階層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嗎?

幾十年後,我們想有怎麼樣的社會制度,決定權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因為我們目前的價值觀、行為和期望,將會建構成未來的制度。比如說,有社會學家認為這個社會制度迫使我們過度消費(消費主義等論述),我們可以做的大概就是透過簡約生活去作出制衡。又例如說,不少人花了不少精力和光陰,才為香港人爭取了某部分的選舉機會,為甚麼香港一般的投票率是這麼低呢?合資格卻放棄投票的人,難道不知道自己在促使制度倒退嗎?

其他具體的想法,篇幅所限,不能在此多說,下次再多談一點。如果你有想法,也希望能在我們的Facebook粉絲頁留言,多多反映交流。

--------------

這還叫資本主義嗎?

2012年3月19日

記得我們之前用過「大富翁」遊戲(Monopoly)來比喻資本主義的發展嗎?「港式資本主義」就是「大富翁」遊戲的最後結局篇。玩到遊戲尾段,大部分地段已有「業主」,沒有資產的參與者只能不斷付租陪玩,勝負早定,難以扭轉。

無獨有偶,我剛發現,原來鼎鼎大名的對沖基金經理Ray Dalio也用「大富翁」遊戲去解釋經濟現實。Ray Dalio所管理和創立的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其所有客戶皆是機構投資者,而其表現不論於金融海嘯之前或是之後,皆非常厲害(和「沽神」John Paulson有明顯的分別)。

被壟斷的體系已失效

不過,為了解釋信貸市場的槓桿化和去槓桿化道理,Ray Dalio自創了一個Monopoly遊戲的改良版,就是在這個遊戲中,加入一家銀行。試想想,有了這家銀行之後,手持現金的玩家便會把錢放進銀行收息;有機會買房子的置業者,如果現金不足,則可以問銀行貸款。結果,房子會更快的建成,資源集中的過程快來也快去,資金流轉加快。而且,房子相對於現金的比例會提高(假設銀行的貸存比率高於100%)。這個快速的過程就是一個槓桿化的過程,而一旦貸款人不夠現金(例如要付租給其他業主),便有可能發生擠提,接下來便會出現去槓桿化。

有了銀行和金融體系,槓桿化的過程會更快,規模也會更大,資源集中會更厲害;正因為如此,所以去槓桿化的過程會更痛苦和所需的時間更長。這點可能一般人比較不大留意。

事實上,Monopoly遊戲的改良版對「港式資本主義」的描述和解釋更加貼切。「港式資本主義」的表徵是分配不公平,即是資源過分集中。到了改良版Monopoly遊戲的後期,少數財團掌握絕大部分資源,當清除絕大部分的競爭對手後,便可以減少供應,借助規模效應的優勢,提出壟斷式價格,賺取所謂的「壟斷租金」(Monopolistic Rent),堂堂正正在市場上「尋租」;於是,廣大市民在衣食住行每一個方面都要付「租」(遊戲裏的租,也就是壟斷性的租)。「壟斷租金」不符合市場經濟,浪費了社會資源(Deadweight Loss),使整體社會的經濟效益下降。

我對「港式資本主義」的批判,不是從社會主義的角度出發,因為我絕不認為把所有的社會資源收歸國有(或另類的公有制)就能解決問題;但這個「港式資本主義」確有她的致命之處,就是違背了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基石,當中包括自由主義和市場經濟。

被扭曲了的資本主義

「獅子山下的精神」是一個神話,是因為在改良版「大富翁」遊戲的結局篇中,無論敗的一方多努力工作(即是遊戲中的擲骰仔),也難以改變結局。再者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掌握絕大部分經濟資源的一方,可以透過社會上其他的權力網絡,不斷增加自己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如此一來,自己和盟友集團的既得利益,只會愈趨穩固。社會流動性一旦減低了,社會裏的人再不相信遍地機會、不再認為拼勁能改善生活時,這一種經濟模式,還真的能稱得上是資本主義嗎?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FF13-2 160斷片集齊後感

練Sautille練到連普通地舉起右手也覺得軟弱無力,但是為免記憶開始矇糊,還是必須盡快寫。(主線已破一段日子,160斷片才費時)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有動力集齊一個RPG的隱藏要素,原因可能是以160分開,並且以地區整齊劃分,有中文詳細描述的關係,也沒有FF10那些捉蝴蝶的討厭TASK,所以感覺不是很遙遠,有一步步達成的充實感。要算作最麻煩的斷片,一定是集齊100%的怪物圖鑑,然後是找出並全答對新都城的達迪熊問答遊戲,新都城的路混亂得令人想起中環上環,明明目的地距離很近,卻要繞路繞到頭暈。

系統方面,因為玩過FF13而很快上手,水晶盤簡化了,令人可以把精神多花在斷片上而不是那些能力加成的麻煩數學。全遊戲95%都是只有2個playable characters,壞處是可能會悶,而且自從FF13有了自動戰鬥後令人經常只是以按圓圈,容易打瞌睡,更促使走舊路(找東西、做TASK)時覺得悶,但一遇上強敵又會很忙(敵人出絕招時要轉DD、強化時要轉EED或EEA、有些敵人要AJE,etc);好處是容易控制,因為本作練功不愁沒地方,很容易把水晶盤點滿,二人都可以精通所有職業,設定tactics時對效果預測較容易。此外,寵物系統也是不錯的創新(不過倒轉來說它的存在是避免因為只有二人顯得悶),各種嘍囉都可以當寵物,有點花多眼亂,不過我有看攻略(但沒偷步看詳細結局),知道了哪些寵物最好,把資源集中了在它們,花多眼亂的影響不大。

難度方面…不知是因為今作練功較易還是寵物強得過份(奇食腐獸),最後BOSS打得輕鬆到有點開玩笑的程度…就算是比它強的黃泉和巨型有牙龜也不是真的很難,連付錢DLC的Omega也是幾分鐘就打完了…(網絡上有不少打法,只要裝備最強武器和飾品就可以1分鐘內KO Omega…)

劇情方面,總括來說,故事的過程是不過不失,多個時空之間會互相影響、改變過去會改變未來、反之亦然的概念是不錯的創新,不過「悖論」的概念太多灰色地帶,令Caius的如意算盤太屈機,而至時頌人的特性和女神賜予心臟給Caius這兩點,有點硬來,好像只是為了合理化前文後果才硬弄出來的一個連接點。「所謂」結局真的令人失望,招致這麼多批評是合理的。FF遊戲光碟本來就不便宜,結局卻是本來「前途滿是希望」的氣氛突然轉成大發便當,還要是一切都在「壞蛋」的計算之內,就to be continued了。如果是為FF13-3鋪路還好,可是製作的訪問卻說打算以不同角色的角度出發的DLC交代真正的結局。上星期才有消息說5月才推出Lightning篇的DLC,而在這之前,它已經推出的,卻是非常不化算的DLC。Omega及Lightning的技鬥場挑戰,各$20(我覺得Omega是FF的傳統之一,所以買了),卻是幾分鐘就打完,Sazh篇DLC畢竟是交代他何以能穿越時空來協助最後一戰,算是故事的一部分,可是真正的遊戲部份卻是兩個賭場遊戲,雖然找陸行鳥也有點可愛,但加起來還不值$59吧…至於後來那堆$10一件的衣服和武器(沒買,但聽說武器很弱,只有看的份),以及眼鏡女DLC(跟故事無關,大概男生才有興趣買),實在沒好氣再說,SE這是在自我貶低的行為,在走中文和韓文那些燒錢online game的路線。簡單地說,這是以一個完整遊戲的價錢,買一個未完成的產品,而且還要再付錢才能得到完整的體驗。出於怨念地打個比喻,就像付錢入場看電影,最後10分鐘卻黑了畫面只有TBC字,要你再買票看另一場;另一個比喻就是付錢去吃私房菜,你在等吃的時候,主廚向你說他的用料怎麼好,但是吃了前菜就突然說沒有了,他一邊向你說主菜快來了,卻只是續一遞上甜點給你,續一付錢,不理客人為了主菜才來的焦急。

劇情的調子有點沉重,不過也有些令人汗顏的笑點。印象最深是Serah擺老師款「責罵」布丁怪時牠們的反應、Noel勸Serah不要再改變未來以免縮短她的壽命,Live trigger的回答選項有一個是「你要負責」,很想按下去,卻為了bonus而選了正路的「即使如此我還是想改變未來」。

多元結局系統也是不錯的創新,最有趣的結局是布丁怪(明明看上去就是蕃茄)統治世界的結局。至於集齊160斷片後的秘密結局,不過是Caius奸計得逞的自白,一點新東西也沒有…

解謎遊戲︰時鐘數字和消失的水晶真的有點難。時鐘數字最初以為一定要用紙筆嘗試,後來抓到了竅門不用紙筆了還好,消失的水晶就真的很難。

角色方面︰

Serah︰沒什麼特別,倒是握劍時「姐手姐腳」的樣子,跟遊戲中的攻擊力極不符合,有點礙眼,要顯出她跟姊姊的分別,也不用做到這個程度。

Noel︰很合適的外表,無論片段裏還是遊戲中,攻擊的動作都很爽快俐落,比前幾作的DPS類角色都要爽。對Yeul的情感很玄,不過也許當世界真的到了「只剩下幾個人」的時候,愛情親情友情什麼都會撈在一起了。

Caius︰他那身衣服,像是Metal Gear Solid的特工衣服,而不是FF…

寵物︰奇食腐獸的外表跟其比主角更強的實力…非常不符合;陸行鳥和仙人掌系列都很可愛…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賭 (沒用錢)

拿到了小克麻雀。

結果,它竟然開啟了我媽的雀友DNA,半迫其他人跟她玩,變成…

同一晚,開始玩FFXIII-2的Sazh故事DLC,竟然也是要玩Roulette和Poker去贏ITEM來完成該章節。

FFXIII-2破後感想和對Square Enix的怨念,下次再寫。